慧眼高才——读李慧散文
文/马治权
李慧共有《樱桃鹿》《我从土里来》《乡关散》三部散文集,一部比一部成熟,一部比一部精彩,一步上一个台阶。祝贺她有这本新书《乡关散》,应该说比上一本在文字上、行文的稳健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李慧,高个,美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毕业于某影校播音专业,又是个上佳主持人,后来师从著名农史学家樊志民,有一些古农史学科的底子,所以李慧散文有几个特点,一是关注农村生活的多,二是喜欢描写四时风光,三是关注身边事情多。与此同时,也有几个优点:文笔好,感情细腻,行文简洁,知识性东西较多。
看完李慧散文,觉得她的文字和眼光特别好,是不是应该放下笔,不写身边的一些琐事或一些临时冲动的感觉?能不能选上几十本或一百本名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因为她的眼光如此地好,文字也非常地好——简洁有味道,平实却特丰繁。描摹风景顺手而来,自然美茂。
当然,要写更大的作品,就要扩大一下生活面。现在杨凌这个地方和工作,多少还是把她的一些精力给局限住了。她应该是一个大作家。能早点退休就更好,可以写游记、读书笔记,乃至长篇小说。以她的眼光和文笔,一定会给年轻人们以教益、启迪、指导。这是我刚才合上书以后想起来的。或者利用礼拜天、节假日到附近的乡村去,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走走,然后写上一本乡村挽歌。田园还在,而在田园上生活的人们的很多东西不复存在。乡村挽歌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总而言之,我觉得她个子高,胸怀大,眼界宽,文笔又好,应该朝大作家迈进,努力再上新的台阶。
她的书看完以后,我是想写上一段话,或者是怎么个评论一下?但我这个人不擅长写短一点儿的文章,不像贾平凹、方英文他们才气横溢,一高兴,坐马桶上,花一点儿时间就能写出一篇让大家都满意的千字文作品。我比较笨,你看,写马河声这个就写了好长时间。所以,我现在只能写点建议,即集中优势兵力,打大仗。把目标定在乡村题材上,和她的工作环境结合起来,每一个事情呢,稍微观察的深刻一点,资料也全面一点。我觉得就是写挽歌。当然这些文章可能不好发,但是可以换个角度,说法委婉一些。我和张维迎在陕北有对话。当时我说中国乡村何处去?张维迎说,“消亡啊。”我觉得也是这样的。未来的年轻人,他们不会选择乡村。但是呢,作为21世纪初中国乡村的这种衰败状况,包括所有的文化的变化,很珍贵的。就朝这方面写,我觉得会写好。
看完李慧的书,我在拖地,突然想起,我这样写给李慧,可能有点儿好为人师。但是,朋友嘛,我长她几岁,就冒昧的给她指点方向,给她参考,也是好心啊。总的来说,我觉得她格局大气,文学修养的金字塔底座已经筑就,可以想大的、写大的了。再写一本决定自己作家地位的书,还是蛮有希望的。
当然作为一个作家,现在肯定是没有问题了。这三本书,前前后后给大家传达一个信息,一是勤奋,二是眼头高,三是有很好的文字功力。下来以后,就要稍微写一些有深度的、能够上书架的,给一些明眼人、有层次的读者选择的一本书。我期待着她能够这样做。
我说她可以写大作品,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引用她的一段文字,大家看看,是不是可以做一个长篇的开头?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大地早已洁白漫漶。雪花落在树木上,便有了树木的形状;落在物件上,便成了那物件。片片雪花停驻在梧桐树卷曲的鹅黄枯叶上,让那一树鹅黄深浅不同,平淡的冬日梧桐便散发出点染般的明媚来,满树鹅黄伴金黄,意外成就一树浓淡生动;桃树刚刚修剪了多余枝干,落了雪竟有了梅的姿态,那一枝枝粗壮的短枝,擎着毛茸茸的厚雪,一如满树梅花绽放,空气中似有梅香浮动;红叶李最具风情,细密修长的枝干挤挤挨挨,雪花便轻巧地挤挤挨挨在枝杈间,将那些缝隙轻轻填满,枝为筋骨,雪为冰肌,似一幅密不透风的雪画,禅意十足;高挑的碧桃枝干向天,紧凑团结,雪花爬满了向上的枝干,便开满了毛茸茸的雪碧桃。雪花落在柿子树上,是这片冬天原野最为写意的一笔。冬日里的柿子树,早早褪去满身拖累,只留黑硬的枝曲折蜿蜒,冬梅般舒朗清瘦,那一身黑袍写满了内心的孤傲与坚守。此刻,这黑袍隐士却多了几分妩媚,黑硬枯寒的枝覆了绒雪,隐士还是隐士,却显露几许柔情向天空致意。最庄重莫过于田野道旁的雪松,披挂着依旧苍翠的枝叶,垂翼而立,宛如一位白发白髯的智者,无言地深藏起智慧与经见,默默注视这多彩多变的人间。”
说李慧可以成为大作家,是因为她年轻,有能力,具备了眼头儿和文字的功力,然后又十分热爱。具备了能力又十分热爱,做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沉下心来,准备上一段时间再写,才华不要分散,写一篇是一篇。建议再读点经典,譬如《包法利夫人》《老人与海》《万历十五年》等。费孝通早年关于农村调查也可以读。摹景状物是她的强项,写人叙事稍弱一些。多看著名小说,细心留神人物对话,会对她写长篇有帮助。也可以称为“上长途前的补钙”。
她身处杨凌,受局限是缺点,但因为在杨凌,又不受一些俗事交往的缠绕,这样又能腾出很多时间让她进行创作。现在有好多人被琐事和俗事缠绕,面情又薄,整天扎场子,结果呢,好多时间浪费了。她没有这种纠结,有个人的自由和时间。所以趁着年轻,好好地再弄个十年八年,等到退休时候,就是个非常像样的作家,甚至是大作家。
这是我的思考,我觉得可以,因此会殷切地期待着。蒙李慧不弃,三本书中的《乡关散》是我题的书名儿,故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供李慧参考。
2025年4月12日
作者简介
马治权,男,陕西米脂人。曾就职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有著作12部。已出版杂文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龙山》等。
六岁起习练书法,曾临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并由此上溯魏碑、汉隶、秦篆。作品颇得行家好评。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评论家钟明善,著名书法家茹桂,著名作家贾平凹、冯骥才、张子良、商子雍、池莉、韩小蕙对其书法均有文章评论。欧阳中石先生看到马治权的书法也主动题词:“很见功力。”
2003年杂文入选王蒙主编的《中国最佳杂文选》;2004年散文获《人民日报》主办的新时期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9年出版《马治权散文》(人物巻)。
2012年出版《马治权书法集》。
2014年在中国《书法》杂志发表两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同年杂文《哭泣的华山》,再次入选《中国最佳杂文》。
2015年在《光明日报》发表6000字关于书法的论文一一《中国书法之谜》。
2016年出版《马治权行草小品》和《平面设计与书法现代化》。
2017年《书不轻予》收入年度最佳散文选。
2018年8期、12期《书法》杂志分别登载《飘飘何所似》《结缘好太王》两篇论文。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26 / 08月
27 / 11月
11 / 05月
16 / 11月
03 / 02月
14 / 02月
04 / 04月
22 / 03月
22 / 02月
04 / 09月
22 / 04月
24 / 05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