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直道—甘泉宫
甘泉宫遗址位于陕西咸阳市淳化县城北的甘泉山南麓(甘泉宫遗址位于淳化县南25公里的铁王乡梁武帝村、董村和卜家乡前头村一带,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甘泉宫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是黄帝升仙的地方。又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因齐人李少翁言,“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这些记述表明古代祭天神非常隆重,他是传说黄帝,秦、汉帝王在甘泉宫的重要活动之一。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
站在甘泉宫遗址这片布满瓦砾的土地上,眼前是岁月的烟尘中留下的通天台地基土堆和那尊已固守了两千多年的石熊,缓缓的思绪,伴随着无声的微风和茫茫古意从心头掠过,我才又一次真切地感到自己真的站在了这个曾经震撼中国的甘泉宫当中。
脚下这片土地,远在战国时期,就建起了云阳宫,秦代又建林光宫,西汉初期扩建众多宫观,名日甘泉宫,山因水得名,宫因山得名,当时占地约173。5万平方米,有宫观百余所,是当时除长安城未央宫之外的第二大宫殿群,也是当时的陪都。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这里就成了避暑行宫,每年五月,汉武帝都要带领精锐御林军和侍从浩浩荡荡一路自长安出发,来到这里避暑狩猎,读书练兵。如果说当时长安是一个政治文化的繁华闹市,那么甘泉宫便像一所安静的乡村庄园。汉武帝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避暑,他在这里静悟,他在这里反思,他在这里谋划更宏大的治国宏图。
当时的北国正是单于控制的势力,凶猛的马上民族时刻都在盯着中原这块"肥肉",汉武帝以他超人的气魄和胆识,指挥了一次又一次与匈奴人壮烈战役,眼前,那条掩藏在山间草丛中的秦直道,昔日里,曾是战车隆隆,铁骑铮铮,卫青、李广、霍去病等这些威震九州的英雄,他们曾从这里一路高歌,所向披靡,直至匈奴俯首称臣。如今,他们的英名已载入史册,而这条历经14个县,横跨陕甘两省,全长900公里的秦直道也渐渐冷落在山岭之中。
甘泉宫,昔日不仅林木茂密,物产丰富,且气候凉爽,雨水充沛,更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交融的邸站和对峙的前哨,处于中原文化与异族文化频繁交流与融汇之地,自西周直至秦汉,这里不知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民族大幕正剧,同时,也曾上演云陵之中可怜女子的深宫秘史,为此,有专家在评论甘泉宫时,感慨地说,若少了甘泉宫,中国的历史就少了不少动人之处。
在甘泉宫的土地上,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汉武帝在北巡到河北河间县时,发现一位美丽绝伦姓赵的女子,这女子喜清静,少饮食,病卧六年之久,不与常人来往,特别奇怪的是她手拳曲,武帝甚觉奇怪,令人强掰赵女指掌,竞无人掰开,武帝亲自动手,女子手随即展开,掌中竟握有一玉钩。随后武帝将她招进宫去,封为勾弋夫人,后来怀胎十四月,生下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随着刘弗陵逐渐长大,武帝钟爱,欲立为太子,又忧虑子幼母壮,恐重蹈吕后之辙,于是,在甘泉宫掖庭狱(云阳)逼杀了钩弋夫人。刘弗陵在位后,才重修云陵,安葬其母。如今,位于甘泉宫十多里外的云陵与甘泉宫遗址的几个宫观土基遥遥相望,不知是在风雨中诉说着什么辛酸往事,秦直道旁高大的基土丘,当地人称“望母台”,传说昭帝每自长安至甘泉,均要等此土基遥望其母之云陵,故名。
久仰甘泉宫之名,今日站在这个苍茫辽阔的黄土台塬,切割纵横的无数沟壑,历经沧桑的夯筑宫塥,处处基址,从云陵、云陵邑直到甘泉宫,遍地皆是砖瓦的碎片,从捡到的这些砖瓦碎片中,心中涌起一阵古意,仿佛置身2000多年前那波澜壮阔的时代,战马嘶鸣,一代名将领百万带甲之士勇赴塞外,激昂的高歌响彻云端。我在默读着一部巨大的史书。它在温和的风中依次打开,让我陶醉其中,让我惊叹不已,让我思绪万千。在这里,我想到了中国清朝,想到了康熙,想到了河北承德一个避暑山庄,想到了另一个王朝的背后支撑的又一个安静的山庄。康熙王朝可以和汉武大帝相媲美,康熙和刘彻,都在中华历史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壮丽的一页,甘泉宫,有人称之为“陪都”,有人称之为“行宫”。不管怎样,汉武帝每年从五月到八月,都要在这里居住生活,五月到八月是夏季草丰林茂的季节,是流光溢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黄金季节,他却在这段时光里选择了甘泉宫。同时,也在这段时光里孕育了多少成熟而伟大的思想,构筑出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宏伟蓝图。两个不同朝代的帝王,却选择了两个内容相似的地方避暑,这是否是遥远朝代中两个帝王产生的共鸣。
如今,甘泉宫的雄伟建筑都在岁月的烟云中淡去了,甘泉宫遗址这片土地却像一条母亲河的源头,当河水一路欢歌奔向大海之时,它的源头只是一片干涸暴露的河床;它又像一座火山,当它汹涌四射火焰喷发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昔日征战的士兵,俘虏的战犯,他们放下了弓弩,拿起了锄头,耕耘脚下的这片土地,守望着那往日辉煌的甘泉宫。几个村庄的后人均为当初的将士之后,或许也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脉,至今都已化作了汉民族伟大的意志,传承着古老的精神。(卢剑利)
作者简介:
卢剑利,资深新闻人、评论人,大秦岭文化研究专家。代表作品有50万字散文集《大美秦岭》、30万字杂文集《砚边杂谈》、《名人与书画》等。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27 / 11月
02 / 12月
20 / 03月
21 / 08月
25 / 01月
20 / 07月
01 / 10月
08 / 11月
14 / 09月
01 / 04月
30 / 03月
26 / 11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