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米脂人!”
马治权 /文
母亲年轻时长个啥样,我基本上记不清了,只是在照片上看是个好看的女人。但她的照片都很严肃,似乎没有一张是笑着的。这当然是六十岁以前的事。六十岁以后装了假牙,母亲照相喜欢笑了,而且笑得很灿烂。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过去没有很好的想过,一直到我自己照相时,才有人说:“你照相怎么老是不笑啊?”我一看也倒是。再把以往的照片一看,全是一个模样。我便开始寻找原因:是写杂文的缘故?有一点,但不是全部。因为写杂文的作者也有笑眯眯的。是年轻时生活太艰难?有一点,但不全是。母亲年轻时比我生活更艰难,但她晚年照相总是喜笑颜开,童趣盎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起了张子良十多年前写我的一段话:“马治权,四十左右,依然青春漾漾,盛气凌人。圆头、阔嘴,走路说话翘着下巴,将头昂起,直把嘴送到你的面前。亲近谈不上,侵夺之意明显。”这段话我当时是不以为然的,也想让张子良在发表文章时删掉,但张子良没有理睬我,依然我行我素地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后来很多人在说起我的长相时,喜欢引用张子良的这段话,说这段话形象。柏雨果给我照相时也说过大致相近的话,说我喜欢翘下巴,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那么,照相为什么要翘下巴呢?为什么“走路说话翘着下巴,将头昂起,直把嘴送到你的面前”?我不得其解!四十岁这样子,五十岁这样子,六十岁还是这样子!一直到不久前我遇到一位牙科大夫时,我才知道了原委。那位大夫说:“马老师,我给你做颗牙吧?”我说:“为啥?”大夫说:“可以让你更有人脉。”我说:“现在也有人脉啊!”大夫说:“我是说更……”我说:“牙和人脉有什么关系?”大夫说:“我观察你很久,发现你不苟言笑。很可能与你那颗门牙有关。门牙不整齐的人,下意识会选择不笑。而不笑的人往往不好接近。”我想,哎呀,很可能是这样。不然,张子良为啥要说“直把嘴送到你的面前”?是因为嘴突出嘛!嘴突出是因为牙突出嘛!我对大夫说:“怎么做?”大夫说:“把那颗外突的牙磨小,然后套上一颗全烤瓷的牙套,便可以了。”我问多钱?他说:“一万。”我想了想,一万就一万吧。花一万块钱能改变“不好接近”的感觉也行。
牙做好后,同学王建瓴见了说:“你好像谦和了许多。”我说:“做了一颗牙。”他马上说:“好!你从此可以说你是米脂人了。”我说为啥?他说过去一个人牙不好,老说自己是吴堡人,后来做了一颗金牙,便变成了米脂人。我一试果真如此:说“吴堡”时,嘴只开一条缝;而说“米脂”时,嘴是张着的,相当于说“茄子”。我由此知道了母亲年轻时为什么不爱笑的原因了。大概母亲也有一颗不整齐的门牙!
去年,摄影家李炳森为我摄了一组人像,做成了挂历。我送了朋友。朋友说:“这个摄影家有大本事。”我说:“怎么讲?”朋友说:“能把笑的人照得不笑不算本事,能把不笑的人照笑那才是大本事。”我知道他是在调侃我过去不苟言笑。不过,我还是认真地对他说:“那是过去时了。我现在是米脂人!”
2014年5月17日
作者简介
马治权,男,陕西米脂人。曾就职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有著作12部。已出版杂文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龙山》等。
六岁起习练书法,曾临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并由此上溯魏碑、汉隶、秦篆。作品颇得行家好评。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评论家钟明善,著名书法家茹桂,著名作家贾平凹、冯骥才、张子良、商子雍、池莉、韩小蕙对其书法均有文章评论。欧阳中石先生看到马治权的书法也主动题词:“很见功力。”
2003年杂文入选王蒙主编的《中国最佳杂文选》;2004年散文获《人民日报》主办的新时期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9年出版《马治权散文》(人物巻)。
2012年出版《马治权书法集》。
2014年在中国《书法》杂志发表两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同年杂文《哭泣的华山》,再次入选《中国最佳杂文》。
2015年在《光明日报》发表6000字关于书法的论文一一《中国书法之谜》。
2016年出版《马治权行草小品》和《平面设计与书法现代化》。
2017年《书不轻予》收入年度最佳散文选。
2018年8期、12期《书法》杂志分别登载《飘飘何所似》《结缘好太王》两篇论文。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05 / 07月
27 / 11月
15 / 10月
27 / 11月
31 / 07月
08 / 02月
17 / 04月
11 / 08月
29 / 11月
26 / 05月
25 / 07月
13 / 12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