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实习“暗网”,如何破?

  据《财经》杂志报道,瞄准大学生想去“大厂”、大机构实习的需求,一些中介编织出一张有偿实习“暗网”。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实习动辄花费数万元,但其中有一些是涉嫌诈骗的“假实习”,从对接的导师到项目内容都是机构自己一手操办的;而另一些机构则通过打通关系、走捷径,帮客户“拿下”真实习,但多数最终也沦为“水实习”。

  实习经历是大学生就业求职的一块敲门砖。应该说,大学生付费购买实习机会,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应激反应。随着现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实习经历,大学生实习需求大,但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实习并不容易。虽然一些学校通过校企联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但毕竟只是少数,总体来看仍然杯水车薪。

  在此情况下,一些人为了获得好的实习机会,开始托关系、找门路,让实习竞争沦为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的比拼,也为有偿实习灰色产业链提供了生存空间,给职场生态蒙上了一层阴影。实习中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需要的产物。我们需要正视,有偿实习“暗网”背后凸显出部分大学生真实且旺盛的实习需求。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现实痛点,一些中介和机构才能打着“花钱就能实习”“免面试,包过”这样的旗号招徕客户、从中牟利。

  但显然,有偿实习这一灰色产业链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它所指向的“走捷径”观念,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相悖,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既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才用才和长远发展,也易助长投机取巧、功利化的不良风气,进而对职场生态和社会风气造成伤害。更遑论,靠花钱刷来的实习工分价值几何?其中又存在多少骗局和水分?

  要斩断有偿实习灰产链,短期来看,堵住漏洞实为必要。一方面,要弥补相关法律和制度漏洞,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求职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介求职机构的监管,对实习中介市场乱象予以规范。长期来看,畅通机制更为重要。面对大学生长期广泛的实习需求,在规范现有实习中介市场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由政府牵头、社会机构参与、用人单位支持,探索建立规范化平台,为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实习需求提供更好的匹配机制,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同时,还需要挖掘更多就业资源、拓展就业空间,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潘越)

标签: 水实习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