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发射成功!中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截图20211015094608.jpg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α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赵坚表示,“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将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大幅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同时探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揭示其与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该卫星采用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设计。平台将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大幅提高载荷姿态指向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未来,双超平台技术还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详查、大比例尺立体测绘、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开展广泛应用,助推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跨越式发展。

  本次发射成功搭载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2颗政府间合作微小卫星:大学生小卫星-1、大学生小卫星-2A,此次任务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发射卫星。此外,本次发射还搭载了8颗商业微小卫星。

  本次发射的“羲和号”卫星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在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今天,落区环境的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缩小落区范围、保障落区安全,本次发射是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首次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开展的性能验证试验,通过展开的栅格舵对一子级返回进行姿态控制,可达到一子级落区范围缩小80%以上的目标,让运载火箭落点更加精准可控,极大改善落区安全环境。

  发射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南京大学还联合组织发起了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征名活动,经过征集、遴选和专家推介三个环节,最终定名“羲和”。“羲和”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责任编辑:张若瑛)

标签: 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