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十三五”时期粮食“两藏”战略有力推进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粮稳天下安。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基础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金秋时节,稻黍飘香。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产,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0亿斤水平。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改造中低产田,“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支农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物质保障。我国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3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半数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藏粮于技”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十三五”时期,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继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站在粮食稳定发展的新台阶上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和强化“两藏”战略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此专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巩固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
同时,优先在“两区”和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
今后,我国每年将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的县,整建制开展粮食等主要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23 / 11月
29 / 09月
24 / 11月
11 / 11月
24 / 03月
12 / 09月
04 / 03月
26 / 11月
30 / 08月
01 / 10月
22 / 05月
17 / 02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