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的密码算法,特别是公钥密码算法,在量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会有被破解的风险。我们正在试着开发一些新的密码算法,使它们在量子计算机出现之后,依旧可以被使用,无惧量子计算威胁。”说起“后量子密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哲语速飞快。
0和1,两个简单到极致的数字,由它们构筑起的密码世界,如今几乎是刘哲人生的全部。
近年来,刘哲首次将可抵抗量子攻击的格密码算法,应用在嵌入式芯片上,并且提出了轻量级策略来抵抗侧信道攻击,为我国设计下一代适合物联网的密码算法提供了实践依据。
前不久,阿里巴巴达摩院揭晓第二届青橙奖获奖名单。刘哲凭其在密码算法与系统领域取得的成果,捧起了该奖的奖牌。
最初连开机都战战兢兢
2004年9月,刘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计算机是个稀罕物,刘哲连见都没见过几次,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选择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
对于计算机这个新生事物,刘哲起初有点发怵,“刚开始连开机都战战兢兢”。
2004年,对中国密码学领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山东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破解了国际著名密码算法MD5,这在18岁的刘哲心里种下了密码学的种子。
“这一研究结果轰动了整个密码学界,密码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我的视野,它就像‘设谜’和‘猜谜’一样,其乐无穷。”刘哲自此对密码世界着了迷,他开始恶补密码学知识,学习晦涩的公式,并在4年后读研时选择了密码学方向,后赴卢森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物联网安全成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如何提高物联网芯片的安全性?2014年,刘哲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物联网芯片的轻量级MoTE椭圆曲线算法,并设计、实现、开源了基于该曲线的密码库。
MoTE曲线算法在多个方面,优于现有适用于物联网芯片上的椭圆曲线算法。“MoTE椭圆曲线可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芯片上,更高效、更节能地保护数据,保障物联网设备安全,同时也为我国设计适合物联网的密码算法提供了实践依据。”刘哲说。
为量子时代的密码筑起护城河
量子计算机何时才能出现,学界尚没有准确的预测,但不少学者认为,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量子计算可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刘哲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便是设计能在量子时代使用的密码算法,这类密码算法被称为后量子密码算法。
“刚开始接触后量子密码时,发现相关算法比较难实现,特别是在嵌入式设备,例如无线传感点、智能卡、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其难点在于嵌入式设备处理器的计算性能比较差,内存比较小,而后量子密码算法需要较大的内存。”刘哲说。
后来,刘哲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利用处理器的结构特性,重构算法,设计出新的运行流程,减少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以提高运算速度,减少内存的占用量,并首次高效地把可以抵抗量子攻击的格密码实现在嵌入式芯片上。该成果论文在密码工程领域顶级会议——密码硬件与嵌入式系统国际会议(CHES)上发表。
刘哲说,该研究成果已被收录进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的年度报告里,并受到了多位国际密码学家的肯定。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18 / 03月
02 / 09月
27 / 01月
15 / 12月
04 / 02月
13 / 12月
08 / 11月
04 / 02月
09 / 02月
22 / 08月
24 / 07月
15 / 09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