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共存共生才能共育共荣

  (西部融媒讯 文/王春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世界经济连成一体,疫情的蔓延造成的全球性危机是空前的,其破坏性的强度和广度百年来前所未有,毫无疑问会对当今的国际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的模式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尽管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维持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国家间仍是各自为政。一些国家、集团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置全球整体利益于不顾,造成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正是这一弊端的典型表现。因此,要提高全人类的福祉,必须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命运共同体的大旗下践行生态文明。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并且这个地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从我们的子孙手中借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绝不能干着吃祖宗的饭、造着子孙孽的事情。翻开历史画卷,古巴比伦、古埃及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而由于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生态状况急转直下。这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古文明,由盛转衰甚至走向毁灭。保护地球,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唯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会让地球上的人类和谐共处,理性选择共同的未来。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以及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综合。不仅山水林田湖草和人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物圈中所有的要素组合成的大的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都是生命共同体,只有共存共生才能共育共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走到今天的工业文明,人类发展严重受制于资源环境

  约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健康的生态文明社会。

  人类应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当前一个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改变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对人们毫无节制追求物质享受敲响了警钟,从某种程度上讲,过度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以及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生产方式是疫情暴发的一个原因。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经济运行停滞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是很多地方出现了空气变好、水变清,这是人们在维持高碳生活过程中看不到的图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只要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生态环境,“天蓝、地绿、水净”是能够实现的。《21世纪议程》提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这就要求人们放弃在价值观缺失背景下的生活习俗、消费习惯等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以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产业生态转型的进程。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的:“我们都是蝴蝶。如果我们共同扇动翅膀,我们便可以改变世界。”

  王春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田蓉)

标签: 共存共生 共育共荣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