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号公路”:观光“望景兴叹”,扶贫“路不从心”

  浩浩黄河自青藏高原奔腾而来,贯通古老三秦大地,在陕西境内留下了一条美丽的玉带。在黄河西岸,开通已有三年的沿黄公路自北向南,将沟壑梁峁与平原湿地相连,也让贫困山村与繁华都市相通,被称作陕西“一号公路”。

  这条公路大部分路段,穿行于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串联起陕北丹霞地貌、道教圣地白云山、壶口瀑布、黄河湿地、华山等50余处名胜古迹。

  三年来,沿黄公路作为“扶贫路”“观光路”的作用已经显现,促进了沿黄地区的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同时,沿黄公路也存在标准过低、落石频发、配套设施跟不上等诸多问题,削弱了造福一方的惠民功能。

  群众期盼进一步完善沿黄公路与乡村公路网的连接,提升沿黄公路的等级,做好安全保障,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这个“金元宝”的红利。

  小山村靠沿黄公路“出了圈”

  沿黄公路全长828.5公里,途经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等地12区县72个乡镇1220个村,连接了9条高速和13条国省干道,惠泽沿线群众超过200万人。

  经过三年发展,沿黄公路不仅让沿线群众和当地的红枣、核桃等特产走了出去,也将更多的游客和致富产业引了进来:

  陕北地头过去1斤两毛钱没人收的大路枣,进了沿黄公路旁边的曼乔红枣加工厂,摇身一变为“红枣咖啡”远销全国;

  延川县以前因为路不通而流转不出去的土地,如今种上了3万多亩的果园;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佳县赤牛坬,距离黄河不到7公里,因为沿黄公路的开通游客量骤增,被当地人称为“窑洞布达拉”;

  周边市县也借区位优势连续三年举办沿黄观光路山地自行车联赛,发挥“体育+旅游”的叠加带动效应……

  记者走进赤牛坬时,眼前看到的场面和电影里乔树林回乡时一样热闹,村民们头戴羊肚子手巾、手拿各式农具,正在表演自编自导的实景剧,各色陕北小吃散发着勾人食欲的香味,游客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宅和层层叠叠的窑洞群间拍照留念……

  赤牛坬地处黄河沿线土石山区,村民一直以种地、打工为生,资源匮乏。2009年开始,赤牛坬依靠黄土文化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废弃的窑洞和老百姓丢弃的农具、生活用品,建起了陕北首家村办民俗博物馆;又想办法打造了一个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剧,村民是演员、村庄是舞台、农具是道具。

  乡村旅游得到发展,村民们拿工资、有分红,日子好了起来,但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村庄却没能“出圈”。直到2017年,沿黄公路开通,赤牛坬的游客骤增,6家窑洞民宿和20多家农家乐应运而生。

  据赤牛坬村党支部副书记高根强介绍,2019年赤牛坬全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29%,入选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现了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到年收入近600万元的旅游明星村的蜕变。

  “沿黄公路没开通以前,从榆林到佳县需要一个半小时,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基本都是榆林本地人,每年只有三五万人次。沿黄公路通了后,榆林到佳县只需要半小时,游客涨了近10倍,临近的内蒙古、山西也有人慕名而来,各种旅行团也越来越多,我们这个小山村才真正‘出了圈’。”高根强说。

  望路兴叹,看得到却够不着

  沿黄公路沿途所经村庄,有像赤牛坬这样的明星村,但也有村庄因为多种因素限制,靠着“金元宝”却几乎享受不到红利。

  多位基层干部反映,在目前阶段,沿黄公路多处路段看不到黄河风光,也连接不到村镇。

  因手工挂面登上《舌尖上的中国》而广为人知的张家山镇,位于榆林市吴堡县,距离沿黄公路仅6公里。据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小波介绍,此前张家山镇与沿黄公路之间没有修建通黄路,从榆林市到张家山镇,需要多绕行近1个小时。后来,榆林市出资300万元,打通了直达公路,将村镇公路之间的内部循环与沿黄公路连接,“不仅节省了近1个小时的交通成本,也使周边村子的农副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还能起到引流游客的作用。”

  延安市宜川县集义镇位于黄河岸边,据群众反映,镇上有6个行政村看得到黄河却到不了,能看到沿黄公路却走不上去,只有2个村子有通往黄河的砂石路,但也走不了货车。

  “最大的影响就是农产品运不出去。我们的主导产业是花椒,如果能通过沿黄公路运到韩城、山西,价格至少可以涨三分之一。但寄予很大希望的沿黄公路,偏偏绕过了我们镇,7000多村民的增收期望落空了。”当地群众向记者反映。

  榆林市文旅局干部表示,过去这些村子都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现在沿黄公路开了,看得到却够不着,旅行社还是不愿来。例如佳县的3A景区大美石窑,与黄河的直线距离仅有10多公里,但因为没有直达的通黄路,绕行需要50多公里,“吓”退了很多游客。

  “如果说沿黄公路是陕西交通的大动脉,那连接沿途各村镇的通黄路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打不通,农产品出不去、游客进不来,老百姓只能望‘路’兴叹,这也违背了沿黄公路的建设初衷。”黄河沿线多地干部这样认为。

  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路段不能停车

  在基层干部和群众看来,沿黄公路的扶贫与观光作用发挥受限,主要是部分路段建设等级过低,落石严重,再加上沿线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陕西省沿黄公路部分路段,陡峭的崖壁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目前,沿黄公路各路段级别不一,大部分为三级,个别路段为二级和一级。榆林段多经过村庄,有些甚至从村民家门口而过;延安段和渭南段大部分路段距离黄河较远,公路从山沟中穿过,几乎看不到黄河。

  记者从陕西省交通厅获悉,沿黄公路全线是分年分县市逐段建成通车,由各市主导建设,2009年开工,2017年全线建成。

  刘小波介绍,榆林段2009年按照农村道路标准修建;陕西省提出沿黄公路规划后,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完善;如今是第三期改扩建,主要是完善沿路设施和治理边坡。“沿黄公路的改造项目,各县区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资金,审批难度很大。”

  困扰沿途各市县的,还有边坡治理和落石问题。8月25日,沿黄公路K169路段附近发生边坡坍塌,大小不一的石块和碎石砸落在路面上,最大的石块直径近2米,养护单位及时进行了处理,没有造成人员和车辆损失。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融和夏季降雨期间落石最多,只能靠养护单位随时监控、及时通报交通管制。

  记者在沿黄公路看到,部分公路段紧临黄河而建,路面一侧是黄河、一侧是高耸的岩壁,部分路段边坡防护治理到位,靠近路面的下半段用石头和混凝土加固砌成斜坡,上方用主动防护网支撑,防止上方的碎石坠落;部分路段用被动防护网将边坡罩住;部分路段边坡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边坡面石块凹凸不平,记者经过时,看到多处路面散落很多碎石。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今年以来沿黄公路落石事故的新闻,事故较轻的是零星碎石占道;较为严重的造成边坡坍塌,撕裂防护网,冲毁路面和护栏。

  据榆林市公路管理局干部介绍,沿黄公路榆林段有近80公里都存在落石危险,每年公路管理局都会收到一些落石事故报告,曾有过路车辆被砸中,好在至今没有人员伤亡。

  在调研过程中记者发现,沿黄公路沿途饮食、休息、加油、观景等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路段都不能停车。

  记者沿途遇见两位年过花甲的骑行者,他们从沿黄公路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出发,打算一路骑行到华山脚下。其中一位骑行者说:“这次骑行主要是为了看黄河两岸的风景,但体验并不是很好。从沿黄公路到很多景点要么没有路,要么路况不好,只能放弃。”

  他告诉记者,沿途很多路段根本不在黄河边,什么景色也看不到。“路边加油站、旅游公厕、观景台、餐饮也很少,吃饭休息就只能离开沿黄公路再进城。”

  建了通黄路的村镇,发展大不一样

  作为陕西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沿黄公路不仅是贯通陕西南北的交通动脉,也承担着带富一方的惠民使命,应在后续规划建设中多措并举,实现“功能最大化”。

  榆林、延安等地干部表示,落石问题在各个路段均有发生,遇见大风和雨雪天气,沿黄公路就必须关闭,不利于发挥观光路的作用。

  作为全国高速路网的一部分,沿黄公路具有经济动脉和促进旅游发展的作用,必须重视沿线安全隐患,提升公路等级,按照高标准对公路进行统一改造。

  黄河沿线多地群众期盼完善沿黄公路沿途村镇路网建设,打通通黄路,让老百姓真正搭上沿黄公路的扶贫快车,不再顶着金元宝找饭吃。

  延安、榆林、渭南农业局干部表示,综合沿黄公路两岸村镇发展现状,打通了连接沿黄公路的村镇,村民收入和产业发展都有很大提高;反之则成为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亟待完善沿途路网建设,让农民和农产品走出去,把游客和产业引进来。

  黄河沿线多地干部建议,整合沿黄公路沿途旅游资源,以沿黄公路为主线,将陕北地区的入陕第一湾、府谷丹霞地貌、石峁遗址、红碱淖等景区串联起来。

  多位文旅局干部表示,沿黄公路的经济增长爆发点是旅游,其中关键是要把路修好。尤其是榆林地区,人文、历史和自然各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很少为外省所知,应该借沿黄公路的东风,打通主要景点的通黄路,相互引流,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

  正在修建的古贤水库位于延安市宜川县,建成后沿黄公路部分路段将面临被淹改道的问题,乾坤湾、壶口瀑布等景区面貌也将被改变。地方干部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边坡治理、裁弯取直等工程,在水库建成后可能面临重复建设,规划工程时难免束手束脚。

  有基层干部建议,在古贤水库建成后,全省统一规划沿黄公路的改造,扫除地方发展后顾之忧。记者:梁娟、李亚楠、姜辰蓉


(责任编辑:潘越)

标签: 沿黄公路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