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绝·桃花峪分界线
黄河奔万里,
天地震雷声。
桃峪云波阔,
东流后浪平。
注:桃花峪,位于河南荥阳广武镇境内,为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二、三级交接点,以及山地与平原衔接处,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建国以来出版的《黄河卷》《黄河年鉴》《河南省志》,以及200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都指明“自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荥阳市桃花峪为黄河中游,自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
十五、画堂春 · 嘉应观
百川之水溢悬河。
浊浪排空飞波。
治黄经历苦愁多。
固坝降魔。
护佑民安国泰,
河神观宇巍峨。
尧风舜雨任消磨。
岁月如歌。
注:嘉应观,又称黄河龙王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占地140亩。是雍正为祭祀淮黄诸河神、封赏在武陟修坝堵口的治河功臣而建造的龙王庙,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彰显了历代治黄英雄的业绩。观内有雍正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于河蛟之上,意在镇妖安澜。
十六、天净沙·郑国车马坑
轮毂金玉惊眸。
几多钟鼎骅骝。
宝马香车将侯。
尘封淹久。
大河淘尽风流。
注:郑国车马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内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据考证,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有21位国君安葬于此。
十七、浣溪沙·裴李岗遗址
农事启源裴李岗。
先民足迹辨丘梁。
寻根拂土探村庄。
石棒石盘磨食粮。
陶壶陶鼎引杯觞。
勘查田野觅原乡。
注:裴李岗遗址,位于郑州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侧,几期考古出土发现了从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距今约30000~7500多年)丰富的文化遗存,如鸵鸟蛋串项链、粮食酿酒、墓叠墓、石磨盘、陶鼎、陶壶陪葬等,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十八、七绝·汉霸二王城(折腰格)
项刘对垒二王城,
拍岸惊涛近有声。
楚河汉界鸿沟在,
萧瑟残垣记鏖征。
注:汉霸二王城,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的霸王城和汉王城两村北部,北濒黄河,周围沟壑纵横,为秦末汉初的军事堡垒。汉王城、霸王城(古代分别称为西、东广武城)中隔广武涧(亦称鸿沟),东西相峙于广武山上,一为刘邦所建,一为项羽构筑。
十九、五绝·炎黄二帝塑像
大河吞万象,
海内启鸿蒙。
九域千秋梦,
炎黄盖世功。
注: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黄河。
二十、七绝·八朝梦华
九夷来御夏朝兴,
天下舟车一路行。
千载古都依水陆,
承前启后汴梁城。
注: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有“八朝古都”之称,尤其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影响深远。
二十一、五古·州桥遗址发掘现场
州桥遗梦处,
一眼已千年。
脚踏探方底,
手触石岸沿。
飞鹤祥云动,
海马蹈波前。
涵洞高数仞,
瓦砾插乱椽。
运河交御道,
汴京叹尘烟。
注:开封州桥遗址,是北宋时期御街和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的桥梁。此桥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因称汴河为天河,故改名为天汉桥,现惯称州桥。据史书记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镌有海马水兽飞云图,桥下石柱密排,为车驾之御路,后被黄河泛滥泥沙淤埋。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州桥遗址进行发掘。州桥及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十二、五绝·延庆观
重阳霞举地,
玉阁一奇桐。
七子抱元气,
澄心修秘功。
注: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以纪念道教中的全真教。
二十三、七绝·宋国故城
几重故国古城墙,
寻宋追商日月长。
疑似殷商源起处,
落霞万里梦还乡。
注: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在商丘古城之下,是姬发讨伐帝辛又镇压武庚叛乱之后封微子于宋国的都城遗址,占地面积约10.5平方公里,疑似殷商文化的发源地。
二十四、五言·东坝头险工
千年水患苦,
万民悬河休。
铜瓦厢决口,
唯留东坝头。
村墟哀号起,
浮尸遍荒丘。
故道沙尘漫,
大河纵横流。
治黄凝众志,
筑坝无涝忧。
火车鸣笛去,
安澜有远谋。
滔滔入大海,
九曲歌春秋。
注:东坝头险工,位于河南省直辖县兰考县西北部的东坝头乡。这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险弯。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这个“豆腐腰”上决口。1855年8月发生的“铜瓦厢决口”,冲破北岸大堤,村庄淹没,浮尸遍野,黄河改道,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大堤的左岸变成了右岸,形成黄河向北的最近一次的流路,原来的故道变成了沙丘和荒野。毛泽东在1952年和1958年,两次乘火车到此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不断修筑坝、垛和护岸,使大坝顶高程分别达到73.3~78.3米,有效控制了黄河的泛滥成灾。昔日荒滩变绿洲,现已成为黄河风景区。
二十五、归自谣 · 黄河故道
秋寂寞。
百里土堤枯叶落。
远望故道成阡陌。
冲积原野曾栖泊。
天寥廓。
河清海晏农家乐。
注:在河南商丘境内有南北两段黄河故道,南段在今商丘西北处,因人为决口,河水夺濉水入泗水。北段是东坝头处决口,折流向东北,留下了一条尾闾。商丘境内的黄河古道总长136公里。从广义上讲,凡是黄河曾经流经的河床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故有河道,皆可称为黄河故道。据史书记载,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90多次,其中较大的改道26次,重大改道有6次,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许多黄河的围墁故道。
作者简介
桂维民,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长期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曾兼任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退休后喜吟咏纪行,以诗会友,唱酬寄兴,已出版旧体诗词集《行吟录》《丝路寻踪》《古韵新咏》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16 / 11月
01 / 12月
20 / 04月
19 / 02月
03 / 02月
30 / 10月
23 / 07月
10 / 03月
27 / 01月
27 / 08月
29 / 10月
26 / 11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