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电影·梦幻
马治权/文
2016年年末,我在三亚避霾,休憩时看手机,眼前突然一亮,那不是咸阳市青书协主席徐曼娜女士吗?她也在三亚!
他乡遇故知,自然是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年雾霾逼人南下,在海边遇“故知”已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快乐是快乐,寒暄几句也就过去了。
然我与徐曼娜女士的相遇,却并不那么简单。上海《书法》杂志每年“三八”,都要编个妇女专号。有一年,大概是二零零三年吧?人家跟我约稿,我就想写徐曼娜。就约她前来交谈。
她来了,拿了一本薄薄的书法集,并带了一盒雀巢咖啡。然我看了书法集后,却有几分犹豫。因为她那时的书法作品,正如她的人一样,虽年轻貌美,却与中国书法的沧桑、厚重、冷峻还有距离,还缺乏岁月的积累。
有人说,为人写介绍文章,要拣优点说,而且要放大了说。这是时尚,也是人性的弱点,可是我偏偏喜欢给人提意见。一是爱实话实说,即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二是作品确实好我才有话说,作品不好,有时勉强说了,连自己都能感觉出来那是假话。
这件事就这样搁下了。之后我去咸阳调研,东道主摆好笔墨纸砚让留“墨宝”,徐曼娜女士也在一旁助兴。或许她秉性即是那种谦和的人,她虽然热情却没有再提起为她写文章的事。
这期间还有过一次可以见面的机会,那就是省上每年的“两会”。我那时是省政协全会的简报组组长,因机关人手不够,需外借人员,我便想到了徐曼娜。谁知她的孩子要备战高考。她惋惜地说:“好事啊!可惜时间不巧。”
虽失之交臂,然我还是想着她,想着曾经对她有过承诺。失信令人不安,尤其是对一个美丽的女性同道。我于是提醒自己,合适的时间,一定要为她写点文字。
因为潜意识中的歉意,便比较关注她的进步。继八届国展之后,她又参加了二零零九年的“第三届兰亭奖”,特别是二零一五年的“十一届国展”。这都是一些不容易得来的成绩。我开始于她报以敬意。
她执着地向书法的高峰登攀,路子正确,勤奋有加,一年一个样,年年不一样。她的字,在吸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很注重与时代接轨,厚重中藏着灵气,古意中不掩时尚。
我这时想为她写点文字了。但怎么写?写成个什么模样,心中却没有一点影子,而且也没有一点由头。她这时对自己的成就也比较冷静,有时碰面了,只是真诚地问个好,然后便去写她的字了。看得出来,她这时对书法的喜爱胜过了对浮名的追求。
这愈发唤起我为她写点文字的夙愿了。我开始着意关注她的信息,也会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予以点赞。我看出她在读书,也看出她在勤奋临帖。她的魏碑,由楷书逐渐过渡到了行书,并夹杂了一些草意,蕴藉古雅,笔力沉着。有些人是越写越飘,越写越空,而她则是越写越厚,越写越实,正符合了白蕉所要求的那样:画要写生,字先写死。
机会终于来了。在三亚湾,在天涯海角,我们不期而遇,不仅仅是他乡遇故知,更是书法同道,这情景,只能用“有缘”来形容。茶舍就在我住的楼下,仿古建筑,装修得古香古色,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又有上等的好茶。我想,如果能约她来,不也是一种浪漫?
许多年前《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写文章,说他到浙江的绍兴游玩,看了兰亭和鲁迅故居,文末撂出一句,说有孙晓云女士陪着。我是否也应效仿其笔,说说天涯巧遇徐曼娜女士?徐曼娜女士具备了浪漫的三个元素:一是她的名字,很民国范儿,二是她的美貌,三是她的书法。
可惜我只是在朋友圈看了看她游大东海的倩影。其时我们相约初一吃饺子,结果因他们一家临时插进旅游项目而爽约;初二因我要去清水湾看朋友也未能再约;初三初四则各自有事……看来近在咫尺的事,却又失之交臂。
然而我答应她见面后会问问她的书法,然后写点文字的许诺却悠然在耳。一晃又过去了几年,前不久朋友聚会,她也在其中。席间,她送我一本书法集,厚厚的,著名作家杨争光作序,洋洋洒洒几千字。我细细看了几遍,蓦然觉得有话要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书法之路,一是要正确,二是要坚持。而徐曼娜的书法之路正是如此。她沿着“墓志铭”一路,稳健地走着。其楷书天真烂漫、拙中见巧,其行草独具特色,碑帖结合,既有米芾、苏东坡的儒雅蕴藉,潇散旷达,又有魏碑的雄深苍浑、古拙自然。
人们对清代书家傅山的书法有云。认为他小楷笔精韵雅,草书则勃勃有生机。这话正好形容徐曼娜。徐曼娜为人腼腆,行事低调,然其书法作品,却展拓奔放,光彩照人,充满了须眉之气。
书法是一项上不封顶的艺术。在这个领域,徐曼娜还年轻,正处“兼收并蓄”向“专精一体”的境界迈进。一件事,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定是融入血液的爱了。
读书养气,散怀放浪,得山水清气,摈世俗纠缠,心中有我,眼底无它,像天马一样,自由自在,乃书家之襟怀也。天亮时分,也是至暗时刻。书法通此理,愈是接近高峰,愈考验一个人的综合修养。
我拉拉杂杂写来,时间跨度二十年。电影常呈梦幻状态,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推而广之,一切艺术皆可梦幻。由实到虚,由技巧转化为神运,应该是最高境界。
愿与徐曼娜女士共勉。
2024年1月12日
作者简介
马治权,男,陕西米脂人。曾就职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有著作12部。已出版杂文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龙山》等。
六岁起习练书法,曾临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并由此上溯魏碑、汉隶、秦篆。作品颇得行家好评。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评论家钟明善,著名书法家茹桂,著名作家贾平凹、冯骥才、张子良、商子雍、池莉、韩小蕙对其书法均有文章评论。欧阳中石先生看到马治权的书法也主动题词:“很见功力。”
2003年杂文入选王蒙主编的《中国最佳杂文选》;2004年散文获《人民日报》主办的新时期征文大赛一等奖。
2009年出版《马治权散文》(人物巻)。
2012年出版《马治权书法集》。
2014年在中国《书法》杂志发表两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同年杂文《哭泣的华山》,再次入选《中国最佳杂文》。
2015年在《光明日报》发表6000字关于书法的论文一一《中国书法之谜》。
2016年出版《马治权行草小品》和《平面设计与书法现代化》。
2017年《书不轻予》收入年度最佳散文选。
2018年8期、12期《书法》杂志分别登载《飘飘何所似》《结缘好太王》两篇论文。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23 / 11月
19 / 08月
22 / 05月
16 / 08月
17 / 11月
08 / 01月
07 / 12月
12 / 09月
09 / 08月
06 / 12月
16 / 07月
27 / 07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