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提前收获了87岁生日大礼:就在前一天,他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武农988”“武农981”通过国审!至此,杨凌共有768个动植物品种获审(认)定。
本次通过农业农村部2021年审定的小麦新品种陕西省共有7个。其中,杨凌占据6席,分别是“西农733”“西农235”“西农629”“荣华116”“武农988”“武农981”。
在中国农作物育种发展进程中,杨凌占有独特地位。从后稷的一粒麦种,到今天的分子育种,历史走过了4000年。循着后稷的足迹,众多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及各方力量 “众筹”起来的农科城, 正澎湃着科技的力量。赵洪璋、李振声、王辉、赵瑜、吉万全……众多科学家如同广袤夜空中的星星,点缀在育种的历史时空里。
“西农大有全国最大的小麦育种研究团队,从事小麦育种的研究人员超过300人。”西农大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处处长齐涛介绍,目前西农大通过审(认)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共189个,其中小麦新品种共111个。
走进杨凌,触摸种业创新跳动的“脉搏”:我国单个品种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这里。
随着世界知名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等集聚杨凌,杨凌现代种业产业优势不断增强。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业等省内种业科研院所、企业入区发展,“农业硅谷”的内涵不断丰富;杨凌农高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品牌价值870亿元;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成立,这里成了“一带一路”上的农业科技中心,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如今,杨凌的科技潜能被大大激活:设立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促成各类植物品种权交易250余项,交易额突破2.2亿元;农作物新品种年示范推广面积逾亿亩,年种子交易总额约8亿元,占陕西种子年交易额的一半。“作为在杨凌发展起来的企业,我们有信心成长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永林说。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赵瑜说,“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的生日。得知我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我非常自豪。”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12 / 10月
26 / 08月
22 / 07月
06 / 04月
31 / 05月
30 / 06月
28 / 07月
28 / 10月
06 / 08月
01 / 10月
09 / 09月
19 / 07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