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宁强县青木川千山瞿家大院人来人往,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清明假期,我们接待的游客达1万多人次,民宿更是一房难求。”瞿家大院负责人李静告诉记者。
4月6日,沿着青石板小路,记者走进这座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四合院。传统悬山顶,手工雕花脊,廊坊雕梁,窗扇精刻,无不彰显着瞿氏家族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经过近年来的重新整修和精心打造,瞿家大院已然是青木川发展乡村旅游一个新的成功尝试。
青木川,这座百年古镇,拥有四季如画的田园风光,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众多传奇人物和故事,像一壶醇厚的老酒,芬芳醉人。如今,它借助发展良机,发掘文化资源,传承历史精髓,以其无穷的魅力和迷人的神韵,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雕栏玉砌应犹在
千亩茶园吐绿,万株油菜花竞放。绵绵细雨中,临街的辅仁书坊小桌旁,76岁的魏树武翻开叶广芩小说《青木川》的靛青色扉页,一笔一画地写下了“魏辅唐长子魏树武,于青木川辅仁书坊,2021年4月6日”三行正楷小字,而后微笑着递给慕名购书的游客。
近年来,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和由此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代枭雄》,让魏辅唐这个民国时期青木川传奇人物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魏树武有了新的身份和不错的收入。
沿着书坊门口的小路,记者踏进了魏氏宅院的大门,这里是魏辅唐及其家眷和仆人们生活过的地方,也是青木川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穿梭在古朴的两进式院落,雕梁画栋、轩榭廊坊依旧,抚摸着房内闪耀着光芒的黑色福特汽车,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院主人的地位和财力。
今年93岁的魏元斌老人清楚地记得,在他小时候,青木川来往客商很多,街道很繁华。民国时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宽松的营商环境,让青木川一度成为天南地北客商的云集之地。一时间,这个居川陕大山的小镇,成了一个勾栏酒肆、典当医馆、车脚牙行无一不有的繁华之处。
如今的青木川古街,被金溪河隔成两部分,北边是新修建的商业步行街,南边则是原汁原味的回龙场老街,两街之间有一座廊桥相连接,名曰“飞凤桥”。
回龙场老街,发轫于明代,形成于清中叶,鼎盛于民国时期。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绵延800余米,因形似一条巨龙而得名,曾是陕甘川交界地带最繁华、最负盛名的三省文化融汇交流场所。
沿着街道一路向前,形如一艘乌篷船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门上方“荣盛魁”三个大字舒朗大气,这里是当年三省交界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从三层中式古典建筑张灯结彩、古琴悠扬的表演平台,到锦灯香榻的舱式船屋,可以洞悉到当年的风花雪月。
如今,漫步在回龙场街道上,感受到的却是“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自酿的青稞酒、荞麦酒,当地的传统吃食,具有民族特色的店铺,让人流连忘返。
瞿家大院位于青木川镇东北约1公里处。这里前依平坝,背靠山峦。宅前溪水蜿蜒,茶树嫩芽吐绿。宅后山林葱茏,蝶飞鸟啼。清朝咸丰年间,瞿家先祖从山西移居至青木川,斥巨资修建了这座文化气息十足的宅院。
2008年的“5·12”大地震,让青木川房屋损毁严重,年久失修的瞿家大院也难以幸免。幸运的是,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宅院,得到了一位“贵人”的青睐,他就是宁强县千山茶叶公司董事长王有泉。
“第一次来瞿家大院,见到它的一瞬间,我就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处难得的古建筑群落。”抚摸着古朴典雅窗棂上精致的雕刻,王有泉深情地讲述了他这些年来与瞿家大院的不解情缘。
满怀对瞿家大院的喜爱和无限怜惜,王有泉克服重重困难,收购了原本破败的房舍,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在内部打造了一个古朴典雅的民国风格民宿,还流转了大院附近几百亩地,疏通渠水,开辟茶园,让流水绿茶与成片古宅相依相伴,重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瞿家大院。
襟陇带蜀羌韵足
穿越历史的尘埃,徜徉时光的隧道,如今的青木川,古街与民国遗风尚存,青山溪流风貌依旧。
青木川古镇襟陇带蜀,是一个“鸡鸣三省响”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木川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乡绅文化”对青木川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距离老街5公里处,有一条通往甘肃的秦陇古栈道。走在古栈道上,从沿途所见的残桥、界碑、遗址及文人墨客的题字留言中,可以洞悉当年这条茶马古道上的繁荣景象。极目远眺,群山逶迤,山上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秦蜀文化,山下则是几千年的农耕生产与游牧方式相交融的秦陇风情。
在民风习俗上,青木川也融合了三省特色,婚嫁、丧葬习俗保留完整,独具特色。尤其是傩戏表演、唱川剧、吼秦腔、赶场、逛庙会、正月闹春、跳关公、过刀山等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月三庙会、七月十五鬼神会、牛王会、马王会、文昌公庙会等地方特色浓郁。
每逢集市,赶集的山民背着背篓唱着山歌,背篓里装满核桃、木耳、茶叶和蜂蜜;身着羌族服饰的女子用五色丝线绣着鞋垫、围裙、手帕,绣着憧憬与希望;街边的餐馆、酒坊,核桃馍、凉粉、蒸碗、苞谷酒飘散着诱人的香味儿。
不过要说起最原汁原味的羌文化元素,傩艺表演当仁不让。郭金魁今年59岁,已经从事了40多年的傩艺表演。他最擅长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他年近花甲、面蓄白须,身手敏捷矫健,手掌粗壮有力。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07 / 02月
14 / 09月
04 / 03月
11 / 10月
13 / 08月
01 / 09月
04 / 02月
22 / 03月
27 / 05月
10 / 11月
05 / 05月
18 / 08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