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之间、汉水之滨。这里是“鱼米之乡”,有着“秦巴聚宝盆”的美誉。朱鹮栖息,碧水潺湲。这里是汉江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一。这里,就是优质籼米和黑米的重要种植源地——汉中。
山富灵气、水蕴诗意,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四年来,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促发展,全力培育汉中优质籼米、洋县黑米等特色富民产业,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提质、企业增效的汉中大米高质量发展之路。
手把青秧插满田,地头便见水中天。初夏时节,在汉中市略阳县乡间的田野上,农户们纷纷开始了一天的劳动,翻地、灌水、平地、运秧、插秧……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随风摇摆,绘就出一幅亮丽的田园山水画。
“去年咱们汉中大米收成特别好,我们没有使用农药和化肥,生产的米畅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供不应求。”站在自家稻田埂上,60岁的陈宇明一边用手熟练地翻动着稻穗,一边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水稻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生长周期长,喝山泉水长大,产出的米好吃,自古就是贡米之乡。”
近年来,汉中市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动、项目引领、五优联动”基本原则,大力支持发展汉中大米精深加工,整合生产格局,提规模、创品牌、强效能,打造“汉中大米”和“洋县黑米”区域公众品牌,引领汉中稻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优质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贡米之乡 自然优势培育天然好米
穿越历史的烟云,作为“汉家发祥地”的汉中,自古拥有着灿烂的古代种稻文明。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汉中已种植水稻。唐《地理志》中写道,“西乡稻米是京兆贡米源地之一”标志着汉中大米独有的品质与“身份”。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森林覆盖率58.18%,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我国水稻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盆地效应凸显,雨热同季,十分有利水稻等作物的生长。汉中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供京水源地。在汉中,水稻种植区塘库渠系配套,保灌面积达90%以上,稻田土壤类型以潴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为主,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1.65-4.31%,肥力高,保水保肥性强。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水稻灌浆速度平稳,消耗少,累积多,利于优质高产。
“籼稻种植北缘,汉中大米香软”是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汉中大米的高度评价,作为同一纬度迟熟中籼水稻种植最北缘,独特的产地环境、特定的生产方式造就了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煮粥浆汁如乳,味甘醇香;蒸饭油亮溢香,柔韧不黏;冷饭成粒性好,不回生。
如今,“汉中大米” 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省重要主粮产品地理标志和全省重点的优质大米产区。“汉中大米品质和综合生产水平提升较快,品牌响誉周边地区及省内外。种稻区域划分为盆地川道丘陵稻区、浅山稻区、秦巴中山区稻区3个区块,品种布局上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虫较强的优质良种;耕作制度上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过渡转变,形成了以机械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优质高产高效集成配套等关键技术。”汉中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殷平彦认真地说。
优质籼米 “精细布局”打好品牌升级组合拳
2013年12月12日袁隆平院士在听取了汉中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后,勉励汉中积极打造汉中优质大米品牌。2017年9月袁隆平院士为汉中首届稻博会题写“籼稻种植北缘,汉中大米香软”。
近年来,汉中市围绕“稳粮、优供、增效”主线,以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以品牌为引领、以品种为纽带、以加工为龙头,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育,打出品牌升级组合拳,助力“汉中大米”高质量发展。
——品质保障,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地里种的是‘川优6203’‘黄华占’这些优质品种,种出来的米不仅又大又香,还卖得好。”汉中市南郑区69岁徐建华笑呵呵地说道,“去年种的6亩地,通过订单农业,卖了快1万元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抓好优质品种是做大做强优质稻米产业的一个关键。汉中由市农科所牵头联合各县区筛选出1—2个品质优、抗性强、效益高的主导优质品种,以优质食味型稻米生态种植为抓手,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们采取订单种植+土地流转的方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南郑县金正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政介绍道,“从源头上确保大米质量,公司在播种、灌溉、防治病虫草害等种植全环节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等措施,落实生态无公害种植标准,同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7年以来,汉中市积极宣传引导农民种植川优6203、黄华占、美香粘、野香优、玉珍香等优质水稻品种,完成35万余亩优质粮食订单种植收购业务,全市累计发展优质粮食订单面积超过50万亩,惠及近70个镇办、360余个行政村、15万余户民户,促进民户增收近亿元,粮油优质品率大幅提升。
——三产融合,打造品牌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快看快看,我插秧是不是很有天赋。”“快给我拍张照片,我要留作纪念。”“哎呀,快来帮帮我,靴子拔不出来了。”5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插秧体验活动”在西乡县利民黄池贡米基地举行,来自各地的人们卷起裤腿、赤脚踩入泥田,变身 “插秧能手”,左手攥秧把,右手插秧苗,一棵棵秧苗便直立于田中,很快,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便在田间遍布开来。
“我们基地依托自然资源,引进优质品种,实施稻鸭、稻鳅共作、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技术,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西乡县利民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礼明介绍道,“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主导产品‘汉鑫源’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省级放心粮油’及‘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授权。”
让现代农业绽放异彩。汉中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品牌赋能,让高质量、标准化为“汉中大米”品牌背书
曾经的汉中大米,水稻生产、加工企业多,单个规模小,品牌比较混乱,“好米”不能变“名米”。
如何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成了汉中大米必须跨越的一道坎。2017年,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米的产业化发展,先后申报认定了“汉中大米”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完成了产地、产品、加工厂的有机认证。
“右上角标志有‘汉中大米’的logo就是区域公共品牌的标志。”在汉中市天丰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道,“除此之外,我们还逐渐建立起‘产品追溯系统’,每一袋米背后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就可以看到米的品种号码、生长环境、加工流程等各种信息。”
积极融入当地历史资源,也是“汉中大米”品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是陕西城固人,千百年后的今天,一批批“张骞牌”系列香米,从城固发向世界各地。“公司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方式,通过入驻周边商超、学校企业、多家电商平台等共同发力,营业额直线上涨,产业也是供不应求。”汉中顺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芬高兴地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汉中大米’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产品和企业品牌,形成收购订单化、产品优质化、全程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大米产业格局,推动汉中优质籼米卖好价,销全国,让‘汉中大米’享誉四方。”汉中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殷平彦的话语铿锵有力。
洋县黑米 升级“朱鹮之原”高端产业链
六月,秦岭南麓的陕西汉中洋县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雨后的清晨,广袤的田野风轻云淡,大片的稻田显得格外翠绿,几只朱鹮惬意地在田间觅食嬉戏,一幅青山绿水的优美画卷展现眼前。
和朱鹮同样珍贵的还有汉中的“洋县黑米”。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外皮墨黑,内芯雪白,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故有着“黑珍珠”“米中之王”的美称。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县黑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有机认证,让“小黑米”闯出“大市场”
“刘书记,我们预定的黑米什么时候能到,店里的存货快卖完了,还请您抓紧时间发货啊!”“再给我发一车,越快越好,今年的销量不错,趁着过年我还想再多赚些。”……1月23日,在洋县草坝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的“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
“我们村的稻米能卖得这么好,是全村坚持发展有机产业的结果。”刘煜华说,草坝村位于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为保护这一世界珍禽,洋县政府禁止在朱鹮活动区域内使用化肥、农药。以前,村上农作物的产量很低,农民没有积极性,土地撂荒情况严重,人均收入只有1800多元。
穷则思变,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草坝村决定在生态环境上做文章,依托朱鹮保护地的自然优势,发展有机农业。
2009年,草坝村率先成立了洋县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瞄准高端有机稻米,把生态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环境,造就了草坝村发展有机产业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统一施肥、管理、销售;在田间地头设立230个监控摄像头,全程动态监管;对生产基地划片定人,特别是在销售的农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人姓名,建立了严密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刘煜华告诉笔者,2015年,草坝村有机稻米产品已获得欧盟认证。“朱鹮湖”牌有机产品直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20多个城市并跨出国门销往美国和德国。
如今,草坝村已建成4600亩有机认证水稻油菜基地,年产有机米800多吨。有机产业的发展使草坝村实现了村强民富,也让该村15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农闲时便来草坝村稻米加工厂上班的合作社社员穆灵艳高兴地说:“我家有1亩水田,自从加入合作社,每年都能免费领种子、有机肥。到年底,我们社员除固定领到600元的保底入股分红外,还有90公斤有机大米、6公斤菜籽油等实物分红。如今,我家每年的收入都超过5万元了。”
截至目前,洋县已创建成“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累计发展有机生产企业27户,认证有机产品十四大类79种14万亩,认证总量达3.69万吨,实现产值达10.32亿元。
——三链协同,全产业链升级激发新的增长极
近日,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亚刚特别忙碌,他正在为刚研发上市的新产品“黑米葛根酵素”而准备,并组织工人抓紧包装运输。
黑米糊、黑米茶、黑米饮料、黑米巧克力、黑米锅巴……越来越多的黑米深加工特色产品上市。双亚公司自2014年成立研发部,开始着手“洋县黑米”的深加工研究。不仅如此,依据市场,双亚公司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精细化分类。“我们的黑米茶,可以分为黑豆黑芝麻男士款黑米茶、红枣红豆女士黑米茶、冬瓜荷叶黑米茶、青柑款黑米茶等20多类系列产品……如今公司申请专利27件,其中已授权10件,其中黑米茶,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从事了26年黑稻开发、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亚刚说。
每一次产业链的循环延伸,都是一次产品价值升值的过程。通过对洋县黑米产品梯次开发,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实现了黑米精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加工的再增值,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高端化的转变。
——产销融合,让高端“黑米”扬名四方
2021年元旦假期刚过,在洋县乐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在各条生产线上,有的操作机器,有的装袋、加封、贴标,有的忙着打印快递订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每天要通过网上发出200多单黑米产品,去年一年公司生产的90%以上的黑米也都是通过网上销售出去的。
与此同时,洋县努力与一线大中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县政府牵头在西安等地多次召开洋县黑米推介会,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和渠道为洋县黑米进行宣传。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三农频道”首推洋县有机粮油产品,利用网络新媒体直播销售洋县黑米,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对洋县黑米产业进行了专题采访。
“质地细密,吃起来又香又糯,米皮还很有嚼劲儿。”在2020·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洋县黑米”刚出场就获得了满堂彩,展位前围得水泄不通。
自陕西优质粮食工程启动来,洋县政府全力抓好洋县黑米品牌宣传推广,在江苏省如皋市吾悦广场举办“洋县有机农特产品展销会”,参加上海有机产品博览会、第27届杨凌农高会、第五届中国有机大会。累计产品成交额达10万多元,达成产销合作意向900多万元,签订有机黑米、五彩米、菜籽油销售订单2000多万元。吸引江苏水明楼等企业来洋投资发展,开发建设 5000亩有机黑谷种植基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广泛的宣传推介,成功实现了洋县黑米由“好米”变为“名米”的蝶变。
从“优质籼米”到“洋县黑米”,汉中大米已不仅成为陕南区域优质农产品的代表符号,而且作为我省重点打造的区域品牌,其具有的独特营养和品牌价值,已成为陕西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发展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汉中市继续深化“优质粮食工程”的工作部署,坚持“五优联动”,以“汉中大米”和“洋县黑米”系列产品的宣传推广为抓手,以延伸产业链、实现主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具有汉中地方特色拳头产品和优势品牌为目标,指导县区和龙头企业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努力打造具备汉中特色的“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31 / 07月
07 / 03月
31 / 07月
31 / 03月
30 / 11月
07 / 09月
20 / 07月
08 / 02月
30 / 11月
27 / 08月
28 / 09月
13 / 02月
头条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