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降低,动力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
这是续航里程缩短的主要原因吗?
严格来说低温对于动力电池的性能确实有影响,充放电效率都存在影响;但是真正影响续航的并不单纯是动力电池,而是温控系统和暖风系统。正由于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性能会衰弱,如果不进行智能温控则有可能影响充电效率甚至无法正常充电;所以在充电时会通过温控系统加热电池组,使电芯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而在行驶中也是需要进行控制的。
动力电池组的升温方式基本都是“水暖升温”,也就是使用燃油车的“防冻冷却液”(以下简称防冻液)。
运行系统会先行加热防冻液,随后通过水泵再将防冻液输入到动力电池组的水道里,电池组自然能够升温;说白了就是把电池组“烫热”,不过说来虽然简单,但是温度控制是非常精确的。
防冻液是怎么升温的呢?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升温的方式当然是“烧水”;用柴火烧水是把木柴燃烧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水里并使其升温,汽车当然不能烧柴或烧油,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电暖部分用的是“电加热”的原理。咱们使用的养生壶、电热水壶、热得快、小太阳或者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都是电加热,电流作用于设备的大电阻的导体上,电子在导体上的“撞击”会产生热能,热能传导至水里同样能使其升温;加热的基础是产生热能,热能会自然而然的从高温物体往低温物体上传导。
众所周知,电加热很费电,因为加热的基础是大电阻的导体,想要产生足够多的热能就需要足够强的电流;这些导体的电热转换效率都不是很高,耗电量势必很大,所以使用“小太阳”取暖比电暖空调还费电,除非空调也用“电辅热”。
新能源汽车用PTC模块加热防冻液,随后再用防冻液去加热动力电池组和暖风水箱,这个过程必然会很费电喽。
不过最费电的过程是升温的过程,恒温时的耗电量会略低一些。
想要让新能源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变长一些,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提前热车”。
这里所谓的“热车”与燃油车的原地怠速热车概念类似,新能源汽车可以提前启动并打开暖风,随后PTC模块就会快速制热并加热电池组和暖风水箱;其升温的速度很快,一般提前10-20分钟热车即可。热车之后不仅能在上车后即获得暖风,同时还让电池组处于理想的工作温度;在随后的行驶中只是自然风冷对暖风系统进行降温,加热模块需要补偿的是风冷损耗的部分,所需要的热能会比从低温加热到高温的过程少,耗电量则会略低一些。
而且在使用内循环的状态下,车内温度达到理想气温之后可以关闭暖风,使用座椅加热即可获得理想的体感温度;座椅加热的耗电量很低,峰值功率和大功率的大灯差不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可以用这种方式控制冬季续航,当然前提是车辆始终挂着充点抢,车辆也有远程控制的功能;这样就能通过App在远程开启暖风,在耗电量降低一或两个百分点之后就会自动恢复充电,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则等于从电网获得的电能。
使用“热泵空调”的车辆无需担心,这种暖风空调的耗电量和使用冷空调差不多。
因其制暖的基础是“压缩机”,是通过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在外部吸收热能再到车内释放,感觉就像是“冷空调倒转”;其运行功率在恒温之后不过是1kwh左右,也就是每小时耗电一度上下,PTC模块达到5kwh左右!所以热泵空调系统无需担心冬季续航,其缩减幅度其实比燃油车因低温导致过度冷却对续航的影响还要低。
动力电池本身不用担心,充电时一般都能够做到自动预热;不过充电环境还是在温暖的环境中最好,比如在地库里,这样能减少温控系统本身的耗电量,充电的“损耗”低一些,多多少少也是能节省一些的。
冬季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户外充电”的保护,在有雨雪天气的时候尽量不要在户外充电,要保持充电口的干燥,避免充电枪和充电口被冻住;因为化雪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出现雪水流入充电口导致短路的,尤其是在快速升温的过程中出现的热胀冷缩会有影响。其他方面没有更多的注意事项,冬季用车确实会麻烦一些,不过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低的优势仍旧能让这些电车被人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