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小戏:汇聚脱贫大力量

扶贫一线

礼泉小戏:汇聚脱贫大力量

1.jpg

精彩纷呈的扶贫小戏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记者 张丹摄

  6月4日晚,咸阳市礼泉县2020年小戏助力脱贫攻坚惠民巡演在昭陵社区肖东村举行。百余名村民早早聚集到舞台前,带着小板凳坐着,静待大戏开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小戏惠民巡演启动较晚,观众期待已久的看戏热情在演员踏上舞台的那一刻就被点燃。快板儿《牢记使命有担当,冠状病毒一扫光》刚一唱响,台下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扶贫新歌》《凤凰嫁鸡》等精品扶贫小戏轮番上演,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幕幕生动的情节、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令台下群众或愤慨或唏嘘,或激动或叫好,不时传来欢呼和掌声,更有群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不能像戏里的懒汉一样,要振作起来去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奋斗!”一名台下群众感叹道。

  小戏有历史

  礼泉小戏因剧目排演上的“题材小、场地小、乐队小”和“演员少、道具少、时间短”而得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戏创作演出一直比较活跃,一批剧目脱颖而出,群众演出组织和演员遍布城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正是因为小戏不受演出场地、器材、道具等条件限制,找块空地就能演、放下行头就能唱,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地头小戏’,成为咸阳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群星介绍。

  早在1975年,礼泉小戏《一棵苗》就曾进京参加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2014年,礼泉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小戏之乡”。

  近年来,借助全国“小戏之乡”的传统优势,咸阳市把礼泉小戏创演与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精心打造了扶贫小戏这一新时代文化品牌。

  小戏有内涵

  贴近生活有味道,弘扬正气展魅力。《扶贫新歌》《上任路上》《脱贫奇婚》《扶贫风波》《清明雨》等30余部素材鲜活、事例典型、主题突出的扶贫小戏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好评。可以说,每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原型。演出每到一地,演员在台上倾注真情生动演绎,观众“感动的哭声、激动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常常随着剧情同频共振、此起彼伏。

  扶贫小戏集中反映宣传党的政策、鞭笞脱贫懒汉、鼓舞扶贫干部,内容几乎涵盖了基层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品来源生活、回归群众。

  接着地气、冒着热气,是扶贫小戏的特点。扶贫小戏《清明雨》就是根据淳化县石桥镇阳坡村贫困群众刘海正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创编人员在这个村连续驻扎了40多天,白天和驻村四支队伍一起做贫困群众的工作,晚上挑灯夜战搞创作,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努力使作品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小戏有能量

  2017年,礼泉县赵镇尧都村杨召孟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只要有扶贫小戏演出,他就会赶去观看。“因为我身体不灵便,日子过得不如别人,总觉得矮人一头。自从看到小戏里的人物不管再难也能在逆境中挺直腰板,我一下子有了信心。”2018年,杨召孟如愿脱了贫。(记者 张丹 杨小玲)

(责任编辑:田蓉)

标签: 礼泉小戏 脱贫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