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羊倌的脱贫“擂台戏”

  一大早,老羊倌王树兴骑个摩托车出现在羊场门口,韩凤祥则抓着草料在自家羊圈忙活。

  王树兴和韩凤祥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年初,老王和老韩打了个赌,一个在羊场打工,一个坚持自己养羊,虽然脱了贫,谁能让腰包先鼓起来?俩人互不服气。

  两人的底气,来自当地正在加快建设的扶贫项目——“津承百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肉羊养殖加工产业化,正让围场县农民增收的步伐快起来。

  “2019年,天津市武清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88万元,采取‘入股分红’带贫模式带动1182户贫困户增收。”天津市武清区扶贫干部、围场县挂职副县长刘继群介绍,在武清区扶贫干部、天津食品集团及当地相关部门共同谋划下,“投母收羔”“入企就业”“入股分红”等产业扶贫模式,已带动贫困户2507户稳定增收。

  羊生长快,且两年三胎,一胎多羔,通过“投母收羔”模式,老韩去年一次性认领了80只基础母羊。每只母羊每两年还两只羔羊,余下的都归老韩。

  半年多过去了,老韩的羊养得咋样?记者来到围场县腰站镇老韩家中,宽敞的院落被老韩打理得井井有条,新建的羊舍里,母羊吃得正欢。老韩告诉记者,今年2月,这批母羊一下生了100多只羊羔。

  科学配种、精细养殖……为了帮助老韩养好羊,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干部李明霖没少往老韩家跑。

  老韩养的母羊最近又都怀上了小羊。不出意外,10月底,还能再添160多只小羊羔。

  老韩一估摸,年初60只羊羔卖了5万多元,这次生得更多,不到年底,就能进账10多万元。

  消息传来,王树兴坐不住了。最近,他几次跑到老韩家“明察暗访”:翻盖的羊舍“阔气”了不少,新添的草料堆得整整齐齐。

  一头是老韩的“咄咄逼人”,一头是自家遇上烦心事。家里老人因病需要照顾,媳妇辞掉场里饲养员的工作回了家,眼瞅年收入也就六七万元,王树兴有点慌。

  想要赢,光打工还不行。王树兴也偷偷盘算起自己养羊来。

  说起养羊,王树兴过去也是“大户”。早在10年前,他养着140多只羊。但传统的放养模式破坏了山上植被,山秃羊也瘦,羊价还不高,他这才“入企就业”。

  当了饲草料加工员,收入也不错,但王树兴始终不忘“忙里学艺”。他总爱到羊场里转一转,看看科学养殖跟土法放养差别在哪。

  配种、喂料、育肥……渐渐地,王树兴从科学养羊的“门外汉”成了“好把式”。

  有了技术,王树兴心里有了底。后来,村里用集体资金建了羊舍,只待“请羊入舍”。因为符合“投母收羔”的条件,他跟媳妇一合计,干脆趁机当起“领头羊”,一口气领了200只羊。

  “按照一只基础母羊半年生两只羊羔算,年底就能挣不少。”王树兴心里盘算着怎么赢老韩。

  两人的“赌约”,很快在贫困户中传开了。眼瞅能赚钱,大家纷纷申领母羊。但这么多人领羊,不愁卖吗?能卖上好价吗?

  “未来围场县将打造‘以繁育养殖为核心,延伸拓展技术培训、屠宰加工、产品交易、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保证养殖户有钱挣。”刘继群说。

  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大戏,大家齐努力,脱贫才有戏。

  “当地两家肉羊产业扶贫企业已存栏近2万只基础母羊,年可出栏7万只育肥羊,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娄紫东介绍。

  没到年底,俩老羊倌算了算账:“算你先行一步,咱也迎头赶上。”老王约老韩年底再算细账。

  2016年贫困发生率还超过14%的围场县,在今年2月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这其中,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功不可没。(记者 王晖 王宁)

(责任编辑:田蓉)

标签: 老羊倌 脱贫 擂台戏

阅读:0

加载更多
关于本网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人员招聘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