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中国碗”系列
金台观察:以科技创新推进粮食绿色减损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何还强调要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如何深刻认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粮食产后的损失浪费?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重要指示要求,要认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产购储加销”协同机制,创新强化粮食监管执法,推动粮食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多环节、系统化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原储运领域首席科学家、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曹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达到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稳。
为何还要强调粮食安全与减少损失浪费?曹阳分析,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市场供应充裕,储备储存库存殷实,粮油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但粮食损失浪费的数量也十分惊人。
“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抓好粮食安全工作意义更加特殊。”曹阳说。
曹阳介绍,全国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每年达700亿斤以上。在储粮环节,部分地区由于储粮方法落后以及粮库仓储设施缺损造成大量粮食损耗;在流通环节,粮食物流企业仓储、物流、装卸、搬运等设施落后,造成粮食抛撒损失;在加工环节,粮食企业过度追求精加工,造成粮食加工成品率低。此外,餐桌上的浪费量也不容小觑。
针对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问题,曹阳建议,应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促进粮食产后全链条上的减损。
“建议设立‘粮食产后绿色节粮服务工程’重大工程项目,在粮食产后各领域,开展‘绿色节粮减损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这样可大大减少我国产后粮食的非正常损耗,避免收获后粮食的白白浪费。”曹阳说,从粮食收割开始,就要做到全程不落地清理、干燥,入仓分品种储存,建立安全保质储粮技术体系,实现“优粮优储”;从粮食收购、仓储、运输、加工企业到市场销售,还要建立“低温链储运”系统,全产业链实施粮食减损降耗、保质保鲜技术;此外,也需要成立专职粮食产后减损降耗服务队伍,应用统一的粮食产后绿色节粮服务模式。
曹阳最后表示,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把节约粮食放在与粮食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和节约生活方式,摈弃讲面子、讲排场的陋习,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部融媒 www.xiburongmei.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651292478@qq.com】
阅读:0
必看
19 / 07月
14 / 11月
23 / 11月
21 / 03月
23 / 12月
01 / 08月
29 / 11月
22 / 11月
27 / 09月
02 / 12月
30 / 11月
21 / 08月
头条
标签
热榜